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_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100左右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_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100左右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的问题。关于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长征主要讲的是什么2.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3.长征的资料简短5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_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100左右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的问题。关于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长征主要讲的是什么

2.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3.长征的资料简短50字

4.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与经过意义。

5.长征简介是什么?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经过的路线(地点)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_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100左右

长征主要讲的是什么

       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主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扩展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百度百科-中国红军长征

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红军长征的过程:

1、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2、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3、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6、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长征的资料简短50字

       1、起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2、经过:1934年10月红军从于都出发,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行渡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党中央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3、意义: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扩展资料: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西安事变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意义,并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与经过意义。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由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1935年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长征简介是什么?

       1、起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2、经过:1934年10月红军从于都出发,11月湘江之战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行渡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党中央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3、意义: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扩展资料: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西安事变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迅速成长壮大并成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意义,并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经过的路线(地点)

       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官方评价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长征原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战略上生存就成了问题,然而西南、江南、华南等地都有国民党的重兵布防,所以只有出其不意,西进北上冲破敌人的重重防线,向西北敌人力量薄弱之处发展才有可能求得生存,从而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所以,在遵义会议上红军果断地决定要进行长征的战略转移。

       2、起止时间

       起: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

       止: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3、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由来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

       好了,今天关于“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